來源:中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
復旦大學6月23日宣布,該校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系張士成副教授和陳建民教授課題組將海洋水體富營養(yǎng)化造成的海上“綠潮”大型海藻滸苔成功轉化制成生物油,從而有望使?jié)G苔這一污染“元兇”成為制造新能源的原材料。據(jù)悉,這一成果于近日發(fā)表在最新出版的美國化學會能源領域權威期刊《能源與燃料》上。
近年來,由于全球氣候變化、水體富營養(yǎng)化等原因,造成海洋大型海藻滸苔綠潮頻頻爆發(fā),大量滸苔漂浮聚集到岸邊,阻塞航道,同時滸苔堆積腐爛繁殖后,破壞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成為世界各地的主要海洋環(huán)境問題之一。
復旦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系張士成課題組,經過多次研究探索,采用水熱液化工藝,將滸苔轉化為生物油。在220—320攝氏度的水熱條件下,經過10—30分鐘即可得到生物油,最高產量可達23wt%(即重量百分比),生物油具有較高的熱值,為28—30MJ/kg;生物油為脂肪酸、酚類、酯類、酮類等化合物組成的化合物,可以作為低級燃料直接燃燒,也可以經過進一步精制得到不同級別的生物質液體燃料或化工產品。同時,還得到以乙酸為主的水溶相產物,可以作為化工原料。該水熱液化工藝是模擬化石燃料的天然形成地質條件,在高溫高壓的水熱環(huán)境中進行反應,一般反應溫度為200—400攝氏度,條件相對比較溫和,原料不需要干燥,能量輸入較少,對于滸苔等含水量高的水生植物,具有其他工藝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
據(jù)陳建民教授介紹,復旦大學充分利用環(huán)境污染或環(huán)境污染治理副產生物質,對水體植物利用水熱液化工藝制備生物質液體燃料,也對凈化水體優(yōu)良物種水葫蘆等水生植物進行了油料轉化利用,相關工作已申請多項發(fā)明專利。